减负增效优化营商环境 多地出招力挺民营经济发展

地方近期密集出台政策力挺民营经济发展,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减负增效,培育发展新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在地方发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措施中,“公平竞争”成为关键词之一。

北京出台的《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川提出,要做到“四个到位”。其中提到,把该放的放到位,坚决破除各种隐形门槛、限制性措施和歧视性条款,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招投标文件编制”两张负面清单,严厉整治量身定做、垄断、串通等行为;扩大政府采购民营企业产品比例,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公平机会、开辟更多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有了改善,但是在市场竞争、要素争取、权益保护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等方针政策要切实落地,从中央到地方需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进一步破除影响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性壁垒,解决好政府和国企对民企的账款拖欠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税惠金融政策再加持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其中,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缴费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3393亿元,占比超七成,受益最大。

从地方近期推出的政策来看,对民企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税惠支持仍是重要方面。比如,上海明确,兼顾好广大中小微企业经济活动的政策需求,落实好国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确保扶持中小微企业、鼓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实施不打折扣。

针对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各地打出“组合拳”,进一步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福建首期100亿元规模的中小微企业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资金贷款日前正式设立,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转型、开拓市场。贷款重点支持制造业、科技、外贸、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建议,未来可以在金融方面给予中小微民营企业更有力度的政策倾斜和措施优惠。如由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针对性再贷款以支持对民营小微企业投放低成本信贷;由财政出资推动相关社会资金扩大对中小微民企信贷担保基金的规模以及给予适当补贴等。

数字经济赋能转型

多地还聚焦“数字化”,在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上求突破。

重庆提出,通过开展“渝商数字行”等活动,实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行动,搭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和融资服务平台,大力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走数字化之路,勇当数字经济的主力军,以数字变革引领高质量发展。

山东大数据局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措施》,重点围绕推进精准便捷的涉企服务、推进优质高效的数据服务、推进泛在领先的数字基建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大数据工作等四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举措。

“山东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必须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以数字化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禹金涛说。

连平表示,应推动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万企上云”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向智能制造、新消费、数字农业等方面转型。聚焦元宇宙、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赛道,沉浸式消费、体验式消费、互动式消费等新风口,培育一批数字化“新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