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水钢:绿色发展“智造”转型


【资料图】

二月春风,万物复苏。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水钢公司)钢轧事业部三棒作业区的生产线上也传递出喜报,直径16毫米螺纹钢三线切分轧制车间日产纪录实现“三连跳”,1月4日产量4042吨,1月6日产量4167.58吨,1月31日产量达4252.77吨。

在轧钢工匠场领衔人谢铁强看来,产业动能澎湃涌动的源头在于今年水钢公司推出的“五级指标体系”。“新体系引导我们一切围着效率转,为提高效率,我们采取互助式交接班法,每天提前20分钟到25分钟完成交接班,同时集中力量完成接手、机架更换以及设备点检查等各项工作,将跟钢时间控制在3秒以内,这样每天可以多产钢材上百吨。”谢铁强说。

2023年伊始,水钢公司提出建立“五级指标体系”,将整体目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指导各责任部门将年度目标任务、实施进度、计划措施、时间安排等绘制成“作战进度表”,实施指标上墙、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抓生产。“任务数字化、具体化,大家更加精细地制定每天工作计划,尽可能压缩时间,为创新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谢铁强说。

红彤彤的钢坯在数秒间飞驰而过,殷红的光亮散射在厂房内。作为扎根在六盘水腹地的钢铁老牌企业,水钢公司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从53年前,水钢一号高炉正式出铁,到如今该公司一直完善硬件、软件升级,推进提质增效。

2022年,该公司生铁产量6次打破日产纪录;炼钢工序钢铁料消耗同比降低15.63公斤/吨,全年炼钢5次、轧线22次打破生产纪录。全年优钢比例较上一年增加6.64%。能源系统全年自发电率完成75.11%,创历史最好水平。2022年4月,水钢公司生产的100吨钢材发往川藏铁路建设工地,这是水钢钢材首次进入川藏铁路线。近年来,水钢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完善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工业能力,坚持“高、精、优”产品定位,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建设“品质水钢”品牌新形象建设,专注于优钢产品研发和工艺优化,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获“全国钢铁行业质量领先品牌”、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等殊荣,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在提质增效的同时,水钢公司积极挖掘多极增长潜力。以建设“绿色工厂”为重要抓手,在“十三五”期间投入5.11亿元资金狠抓环境保护,有序实施节能降碳提升改造重点项目,公司自发电率达75%,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了与城市共生共融的绿色工厂、花园工厂,打造成为六盘水市工业旅游示范点。

水钢公司绿色发展的脚步不仅落在节能降碳提升改造上,还落在了“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上。在钢轧事业部三棒线生产线上,焊牌机器人“扭”着身躯,灵活的手臂自动夹取焊钉、标牌,自动识别焊牌位置,焊接,每次焊标牌只要35秒,自动焊接成功率达99%。同时,无人值守、5G通讯场景应用等智能化项目纷纷落地,信息智能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智能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助力该公司完善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